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徐维娜)“前三季度,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写下了‘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的好答卷,展现出强劲的稳定性和活力。”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需协调到创新驱动,从结构优化到人民经济安全,每一个规模都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肖宏伟认为,这个“稳定”的答案来自于供需双方的协同努力,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产端稳定雄厚,基础雄厚实体经济运行稳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制造装备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5.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产业升级步伐稳步推进。服务业同步“稳中有进”,特别是信息传输、大型软件服务、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顺利。信息传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2%,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为经济运行注入新活力。需求端恢复向好,内外部循环共同改善。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潜力巨大。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比去年同期提高9.0个百分点。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热情,相关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外需方面,在全球贸易增长低迷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第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外汇储备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汇率稳步上升,反映出国际竞争的激烈。在肖宏伟看来,“稳”是基础,“进”是方向。随着市场企稳,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加速聚集,推动新生产力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明显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和29.7%。增值税发票数据也印证了集成电路、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明确说明创新技术的“主要变量”是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加成”。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其强化和提升效率的作用众所周知。信息交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较快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比重持续上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大型车型、人工智能产品的崛起,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人工智能+”行动的加速实施,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发展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变化中,更蕴藏着内需和结构优化的潜力。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宏观经济政策要统筹协调、提供引导dancepak灌溉促进消费和投资优化升级。消费市场恢复升级,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升级消费增长良好,城乡消费更加均衡,农村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投资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精准投放有效投资。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但实体投资保持稳定。前三季度,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投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肖宏伟表示,我国的“稳定”和“进步”经济运行最终要建立在人们生活的“善”和“真”的基础上。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人民经济保障稳定有效,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得天独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2%,与上半年持平。就业市场稳定,民生基础牢固。物价水平适度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0.1%。但更能反映实际需求的核心CPI上涨0.6%,且涨幅继续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持续收窄,表明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产业链、供应链流通畅通,为宏观政策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商业实体。肖宏伟还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体现。从“稳”的坚实基础到“进”的澎湃动力,从“内在”的巨大潜力到人类经济的“成功”,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正以强大的韧性和无限的活力稳步前进,前景光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