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图文评测 >

九国留学生赴武汉仲裁委员会交流

发布者:bet356亚洲版本体育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1-19 11:40 浏览()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薇薇 通讯员 吴忠轩 19年11月18日,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和中国法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步行至武汉仲裁委员会,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交流。他们来自缅甸、埃塞俄比亚、贝宁、尼泊尔、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身份多样,有司法部官员、教育系统管理员、培训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当天,留学生们参观了仲裁服务中心和仲裁庭。武汉仲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用中英文系统阐释了中国现代仲裁制度的主要特点: 机构独立——仲裁机构不涉及政府、不按行政区划设立、独立运作悬而未决,审判公正,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选择自由——各方可以独立选择。了解仲裁机构、规则、仲裁员、语言、地点和适用的法律;专家评委——评委是行业资深专家而非专业评委;最终判决——裁决立即生效,消除了漫长的二审周期和诉讼挫折;保密性高——程序不泄露,有效保护商业秘密;灵活高效——尤其是在线仲裁模式,让距离不再是障碍。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进一步扩大涉外仲裁的适用范围,引入国际接受的“临时仲裁”制度,标志着中国仲裁与仲裁的深度融合。与国际规则相一致。针对这一趋势,武汉仲裁委员会搭建了三大国际服务平台:致力于跨境争议解决、拥有精通多国法律的仲裁员团队的国际仲裁院; “一带一路”仲裁法庭,专门负责国家间的项目交付和商业合作;武汉长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演变为“调解+仲裁”机制。同时,仲裁委员会制定了“网上仲裁规则”、“数据仲裁规则”等精简规定,积极融入临时仲裁、紧急仲裁员等国际体系。国际布局方面,武汉仲裁委员会已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仲裁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着力推动仲裁员相互推荐和规则共建;成立“武汉涉外仲裁学院”,由国际仲裁界领军人物杨良毅先生担任名誉院长,并邀请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法院首席主审官Christopher Campbell-Holt先生担任导师,共同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青年仲裁人才;渴望拓展网上立案、网上听证、电子服务等方式,实现跨境纠纷“屏对屏”解决,彻底打破地域障碍。当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仲裁需求凸显:中埃咖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尼泊尔与中国的肉类出口协议历史上超过14亿元人民币;中国建成东非贸易物流中心投资1.7亿美元进入坦桑尼亚。在这些大型、长期的合作项目中,从贸易条件、质量标准到履约、付款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仲裁就是这张“安全网”。即使事先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也可以通过“先调解、后确认”的方式解决。灵活的“认定”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听完介绍,留学生们频频点头,深受感动。一位代表表示:“志同道合者,山海不远。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对法治的信念、对公平的追求是一样的。”随着候选人的提问、建议和互动,各国法治人士敞开心扉,进行了真诚对话。 “我们知道,p专业、高效、可靠的解决机制对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营商环境无疑至关重要。我们希望成为这个过程的探索者。”交流结束后,不少留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