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数据显示,全球约 5.89 亿成人糖尿病患者中,约 70% 处于工作年龄。谨防这些办公习惯,它们正在悄悄摧毁你的“血糖防线”。
职场人士有哪些习惯?
它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吗?
《柳叶刀》杂志最新研究显示,每天静坐超过6小时的人,患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如果你每天平均坐的时间仍然太长,肌肉对葡萄糖的消耗几乎会停滞不前。当胰岛素需要“强力移动”血液中积累的糖分时,阻力就会悄然进行。
睡前1小时吃晚饭会导致胰岛素下降和血糖上升。每天两杯含糖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糖替代饮料也是如此。与每天睡眠7-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教唆。
血糖忽高忽低
可能是脂肪肝引起的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人的血糖水平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尽管尝试了很多方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主要器官:肝脏。研究表明,脂肪肝和糖尿病就像“同病相怜的兄弟”。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堆积,从而诱发脂肪肝;
当脂肪已经出现在肝脏时,肝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就会减少,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穆一鸣:脂肪肝是代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甚至肾脏疾病发生中非常重要的病理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注重血液血糖水平,还与代谢状况有关,尤其是血脂、脂肪肝等。
“糖尿病前期”警告
关键指标有哪些?
当体检发现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6毫摩尔/升(mmol/l)时,可警告身体已进入“糖尿病前期”,应引起重视。此外,心悸、手颤、饭前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障碍的症状。
饮食方面,建议“经验法则”:每餐主食不要超过拳头大小,最好是粗粮;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当于“一巴掌”;绿叶蔬菜可适量吃,但要少油。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对“无蔗糖”食品的误解。关键是看营养标签上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建议晚上19点前吃完晚饭,保持4小时的休息时间睡觉前。这是控制血糖的黄金法则。
建议每工作一小时后进行2分钟的靠墙或颈部深蹲,可显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午睡十五分钟的碎片化可能会部分调节胰腺β细胞的功能。锻炼也很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宇:我们建议每周进行3到5次体育锻炼。总时间控制在15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