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居第22位的能源消费支撑位居第7位的经济体,湖北“绿色含量”与“含金量”齐升——彰显绿色发展中国担当
整修后的鄂州凡口河滩,再次恢复了“百里凡川,玉带在后”的美景。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丹、彭一伟
通讯员 李斌
清晨,不安分的江豚跃出水面,在长江葛洲坝河段嬉戏,在空中划出一片银灰色。
下午,全国3700多家企业的碳排放权转让在武汉沙湖之滨的中碳大厦进行了清点。
夜幕降临,小王把在“无谈剑湖”小程序中积累的碳积分绑定起来,轻松兑换一张共享单车骑行卡。
这些日常一幕幕场景共同勾勒出湖北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
“十四五”时期,湖北在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回答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答题。美丽湖北发展的“绿色含量”和“含金量”齐增。湖北,这个绿色动力更强、生态承载力更强的支点,值得骄傲。
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极端位置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状况
稳定并保持在 II 类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保护和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的问题。
2018年4月,湖北宜昌长江之畔,发电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规则:注重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要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再次提出“长江嘱托”。
湖北是唯一一个长江干线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省份。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区和三峡水库坝区所在地。这一定是“一江清水不断东流,一江清水不断北流”的重要作品。
湖北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坚决落实生态省政治责任,湖北省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长江沿着江河前进。
2018年9月9日下午3点,长江岸边,伴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声,兴发集团旗下兴瑞一号热电厂的烟囱倒塌了。这次爆炸成为长江保护攻破“化学包围”的标志性景观。
湖北以铁拳治长江的坚强决心,毅然打响长江保卫战十大标志性战役。沿海方面,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闭搬迁,空置岸线149.8公里,856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生态恢复绿色。在水方面,对母亲河进行全面“物理分析”,对12480个长江排污口进行溯源整治,守护长江清澈。
我们将翻译“双十行动”和“十年钓鱼,四是继续开展提质增效十大重点行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协调治理,深化19个重点流域联防联治……在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下,长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韧性得到了实现: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六年稳定保持II类,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确保了“江湖安全、东流碧水、北流碧水”。
清澈的江水不仅让“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得以恢复,还吸引了极度濒危物种鲶鱼的再现,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湖北繁衍生息。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
能源强度全国第22位
支撑经济总量排名第七
保护从来不是发展的“对立面”。
“十四五”以来,湖北以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走出了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传统产业“绿色含量”增加——
宜昌兴发集团在经历“断腕”之痛后,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通过新的技术突破,兴发集团改变了磷酸的纯度,将产品从磷矿时代的“按吨销售”转变为高端产品“按克销售”,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
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依托丹江口水库优质生态资源,十堰不断强化水经济:北京“北冰洋”与武当橘“携手”跨界打造畅销“好水+好橙”的时光盛典;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建了三个工厂,每小时生产81,000瓶瓶装水;湖北博奥食品已成为40多种产品中的鲢鱼,“吃干榨净”模式推动企业向10亿级跃进。
绿色电力正在悄然改变湖北能源结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绿色转型的主阵地。数据显示,湖北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居中部第一,占比7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湖北能源消费力位居全国第22位,支撑全国综合排名第7位。 2019年,湖北省每用电量10度电就有1度电来自新能源。如今,湖北每4度电就有1度来自新能源。
如今,湖北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武汉聚集了300多家碳相关企业和机构,碳资产超过1000亿元。湖北率先形成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节能环保、“双碳”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国内外人士正在学习湖北的低碳方案
中碳局为全国碳市场保驾护航
安全清算超千亿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累计交易量6.96亿吨,交易额478.26亿元。”九月24日,在上海外滩举行的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坐在观众席上的伯顿·姆文巴不禁感叹中国碳市场的巨大潜力。
来自赞比亚的Burton Mwemba是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会的学生。他与29名南南合作国家学员一起在武汉接受培训,学习低碳发展的“中国方案”。参加这次碳市场会议就是教训之一。
而在800公里外的武汉沙湖畔,33层的中碳大厦巍然耸立。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国留学生漂洋过海“取经”。
湖北是全国首批七个碳市场试点之一,也是全国碳市场“数据大脑”中国碳巢所在地。截至目前,中碳已保障全国碳市场连续多年平稳运行超过1000天,累计清算费用超过1000亿元。
碳市场稳定运行的背后,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稳健步伐。在湖北,企业购买绿色电力已成为必然。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碳配额抵押给银行,放贷购买绿色电力,然后用绿色电力抵消碳排放。
2024年7月20日,首个“电碳碳金融服务中心”在武汉上线,为企业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绿色电力、绿证开发、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及相关培训。目前,该平台促成“碳变钱、钱买电、电多次抵消”的循环,推动绿色电力交易规模超过10亿千瓦时。
绿色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独奏”,而是一个需要绿色发展的“整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响应。低碳生活不是停留在纸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参与并受益的生活方式。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武汉游客杨雷在大九湖景区用1300碳点兑换了一袋神农奇峰一级红茶。
10月1日,作为神农架碳普惠景区创建示范项目,“趣九湖”小程序在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简湖”正式上线。游客游览大九湖景点可自动统计积分,可用于兑换零农产品或民宿券。
不仅在壮观的地方,绿色低碳正悄然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乘地铁、乘新能源汽车出行、随手关灯……看似微小的绿色行动被记录和测量,最终打造人人看得见、人人兑现的“碳资产”,让绿色成果全民共享。
河水昼夜流淌,天空晴朗,舒适。面向“十五五”,湖北坚决扛起生态省政治责任,积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努力谱写现代中国湖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