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世界中国学研究,丰富人类文明花园(和谐)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约5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进行深入探讨。在对话交流中,“学术界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中国”等清晰起来,充分阐释了中国道路的文明联系、实证解释和世界意义。世界对中国研究的热情由来已久。从传统研究视角转向全球学术对话,更多国家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共同为世界中国研究拓展视野、增添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世界中国研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海外国学研究”。 202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暨上海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不断推动世界研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注入宝贵指导和文化。学习世界中国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学术实践,自然具有连通中外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通过 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国学也在对世界各种文化的阐释中得到发展和丰富。许多学者将世界中国研究称为“世界中国研究”“中外交往”和“文明互鉴研究”,因为它既有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国叙事,又有丰富多样的他者视角,为两者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沟通桥梁。正如2023年中国研究贡献奖获得者、加拿大历史学家卜正民所说:“世界中国研究中的‘世界’二字,强调的是 不同文化背景、学术传统、中国问题研究方法的碰撞与融合,不仅有利于向世界阐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而且可以在启蒙中国的过程中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丰富中国问题的花园。f 人类文明。在全球学术界对“为什么是中国”的多元回应中,世界中国研究日益成为人类追求知识多样性、促进文明统一的意识形态领域和象征。汉学是对历史中国的研究,也是对当代中国的研究。近年来,中国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与日俱增,反映出各国迫切需要更新对当代中国的认识。许多学者研究中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未来趋势。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国现代化方式超越了“古今中西之争”,非常引人注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都积极响应。从高质量发展到新生产力,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全球四大倡议,中国热词日益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对象。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中国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国现代化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世界现代化理论,为各国走现代化道路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本‘打开的书’”、“国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其他国家相处、合作、共赢”、“越深入了解中国的现代化方式,对现代化的未来越有信心”……无论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国学研究的重要性如何,学者们都感叹道。仅有的追溯历史的源头,我们才能认识现实的世界。只有遵循文化基础,我们才能认识今天的中国。文明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面向未来,持续推进世界中国研究,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认识中华文明、中国道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解决时代问题启迪智慧、凝聚共识,实现共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思想文化文化。

推荐文章